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_日本三区_a级片在线观看_色悠日本 - 嗯…啊潮喷喝水高h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三支一扶

三支一扶公基備考經濟知識: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

發布時間:2021-12-21 16:20:01 瀏覽量:1329

  宏觀經濟學中,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考點頻率較低,但與之相關的就業與失業的考察頻率較高,尤其是充分就業和失業的類型,考察相對較靈活,往往給出一段材料判斷屬于何種失業類型,同時判斷題中對充分就業的考察也很常見,因而需要準確理解充分就業以及失業的不同類型的含義。

  一、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

  1. 勞動力供給指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可以向社會再生產過程提供的勞動力資源。

  影響勞動力供給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則為以下三點:

  (1)社會人口規模及結構。一般而已,社會認可規模越大,結構也是合理,所能提供的勞動力供給就會越多,人口素質越高也會更利于提升勞動力的質量。

  (2)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的發展程度往往也會影響勞動力供給,發展水平越高,利于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對教育也有促進作用,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

  (3)經濟體制。經濟體制能夠體現經濟制度,合理且先進的經濟體制,對勞動力供給也會提供諸多好處。

  2.勞動力需求指一定時期內社會再生產過程所能容納和吸收的勞動力總量。

  影響勞動力需求的因素也有諸多因素,主要因素也可歸納為三點:

  (1)經濟發展水平。經濟也是繁榮,發展水平越高,人們的消費需求也會水漲船高,企業也會適當擴大規模,從而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2)產業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于產業結構的升級,密集型的產業往往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極大。

  (3)技術進步程度。科技的快速進步短期可能對導致部分人失業,但長期來看,技術的提高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再生產過程中勢必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增大。

  二、就業與失業

  1.就業指達到法定勞動年齡,具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運用生產資料從事某種社會勞動,并獲得賴以為生的報酬收入或經營收入的經濟活動。

  就業是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相吻合的狀態。

  2.失業是指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在總量或結構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并非是所有無工作的情況都能稱之為失業,失業有三要素:(1)勞動能力(2)就業意愿(3)無工作。

  這三者缺一不可,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若無工作,不是失業;同理,若身體健全的正常人無工作,該人沒有就業意愿,如各種所謂的“二代”們,以及社會上常見的“啃老族”沒有上班,也不是失業。同時這也會造成部分人才資源及經濟資源未能充分利用,任何國家政府都會想辦法避免失業,讓資源充分利用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失業卻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的現象,不可能存在完全沒有失業。

  根據失業產生的原因,可分為三類:

  ①摩擦性失業:是勞動者在正常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總會有人因各種原因而失業,或是信息不對稱,或是追求更好的崗位而跳槽,或是因為愛情、懷孕等等情況而暫時失去工作,因而摩擦性失業必然會長期存在,同時也是不可避免的失業,其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工人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需要時間;第二,不同單位需求是不同的。

  ②結構性失業:指因經濟結構的變化、產業興衰而造成的失業。

  隨著生產力發展帶來科技的進步,經濟結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的企業為提高生產效率而引進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此時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則會減少,機器取代了部分工人,而這些工人的技能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便會失業,這就是結構性失業。與摩擦性失業類似,結構性失業也會長期存在,并無法避免,因為社會在不斷地進步與發展。

  經濟學中公認無法避免的失業分別是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而這兩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然失業,即因難以避免的原因所導致的失業。

  ③周期性失業:指在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階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經濟發展并非一直上升,它往往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會經過: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復蘇期,顯然在衰退期和蕭條期,為節約生產成本企業對勞動的需求會大幅度減少,失業自然會增多。

  3.失業率=(失業人口/總勞動力人口)x100%.

  需要注意的是,失業率不等于失業人口與總人口之比,并非所有人都能稱之為勞動力。

  4.自然失業率=(自然失業人口/總勞動力人口)x100%.

  此處的自然失業人口一般指的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的人口。

  5.充分就業:當實際失業率等于自然失業率時的社會就業狀況,即:

  實際失業率=自然失業率=5%。

  正因為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自然失業,所以社會不可能所有人都全部就業,因此充分就業不等于百分之百就業,此時所有經濟資源均得到充分利用。自然失業率為5%的原因在于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是處于就業狀況,只有極少數人處于失業中,故每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城鎮登記失業率和城鎮調查失業率往往以5%為依據,例如政府工作報告再提2035年愿景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經典例題:

  【單選】1.在動態的經濟社會中,平時總有一些人要變換他們的工作,或者換一個職業,或者換一個雇主,有的可能調到其他地區,當某項合同到期時也會出現勞動力多余。這些情況中,未找到另一個工作之前,常常會有短暫的失業。這種類型的失業被稱為:

  A.結構性失業      B.季節性失業      C.摩擦性失業      D.常態性失業

  【解析】C。解析:A選項,結構性失業是指在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中,由于勞動力的供給和對勞動力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勞動力無法滿足用人單位需求所引起的失業。B選項,季節性失業是指由于季節變化而產生的失業。C選項,摩擦性失業是指勞動者在正常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D選項為干擾項。由題干可知,變換工作、換職業、換雇主等在工作變化之間導致的失業屬于摩擦性失業。故本題答案為 C。

  【單選】2.下列選項中屬于結構性失業的是:

  A.農民冬季農閑

  B.小張沒有參加過培訓無法勝任目前工作而失業

  C.老王年紀大了打算提前退休

  D.小李打算找工作但許多單位都在裁員

  【解析】B。解析:結構性失業是指在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中,由于勞動力的供給和對勞動力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勞動力無法滿足用人單位需求所引起的失業,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屬于季節性失業;C選項屬于自愿失業;D選項屬于周期性失業。故本題答案為 B。

  【判斷】3.充分就業意味著百分之百就業。

  【解析】B。解析:充分就業是指在某一工資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獲得了就業機會,充分就業并不等于全部就業,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業。故當實際失業率等于自然失業率(5%)時的社會就業狀況,就是充分就業。故本題說法錯誤。

國華答題小程序

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微信小程序 0535-6287588 客服